首页 新闻中心 常见问题

皮革和毛皮加工废水处理药剂的应用与选择

时间:2025-07-18 16:31:46 来源: 浏览|:15次

皮革和毛皮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这类废水成分复杂,含有胶原蛋白、硫化物、油脂、染料及铬盐等污染物,COD 浓度高,pH 值波动大,处理难度大。针对不同处理阶段的需求,选择适配的水处理药剂是实现达到标准的关键,其性能直接影响处理效率与运行成本。
 
预处理阶段的药剂选择以破乳除杂为核心。脱毛、浸灰工序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油脂和蛋白质胶体,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需通过破乳剂破坏胶体稳定性。某皮革厂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复配处理,PAC 通过电荷中和作用打破乳化平衡,PAM 则促进絮体凝聚,处理后废水中油脂去除效果显著,悬浮物大幅减少。对于含铬废水,需单独采用还原剂处理,在酸性条件下投加亚硫酸钠,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再通过调节 pH 值使铬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某毛皮加工厂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铬离子浓度,满足标准。
 
生化处理阶段的药剂以改善微生物活性为目标。皮革废水的高盐特性会抑制微生物代谢,需投加生物促生剂提升菌群耐盐性。某制革园区在曝气池中添加复合氨基酸类促生剂后,活性污泥浓度明显提升,COD 去除率显著提高,污泥沉降比稳定在理想范围。对于硫化物含量标的废水,需在生化前投加铁盐进行预处理,硫酸亚铁与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某厂通过此工艺有效降低了硫化物浓度,避免了对生化系统的冲击。
 
深度处理阶段的药剂选择聚焦于污染物的深度去除。经过生化处理后,废水中仍残留难以降解的色度、小分子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需通过高级氧化或吸附工艺处理。采用芬顿试剂(硫酸亚铁与过氧化氢组合)进行氧化处理时,在适宜 pH 值条件下,羟基自由基可有效分解发色基团,某企业应用该工艺后,废水色度和 COD 均大幅降低。对于残留的微量铬离子,使用螯合树脂或重金属捕捉剂可进一步去除,氨基二硫代甲酸盐类捕捉剂能与重金属形成稳定螯合物,确保出水总铬浓度符合标准。
 
药剂的协同作用在处理复杂废水时尤为重要。某毛皮加工厂采用 “PAC+PAM + 硫酸亚铁” 的复合处理工艺,先通过 PAC 破除乳化态油脂,再用 PAM 加速悬浮物沉降,然后以硫酸亚铁去除残留硫化物,处理后废水的 COD 去除率大幅提升,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现场运行数据显示,合理的药剂投加顺序可减少药剂消耗量,大幅降低处理成本。
 
在选择处理药剂时,还需考虑经济性与友好性的平衡。液体 PAC 虽然投加方便,但运输成本较高,适合就近采购;固体 PAC 则储存期长,更适合偏远地区使用。生物可降解型 PAM 的价格比普通型号高,但污泥处理成本降低,长期使用更具优势。某制革企业通过对比试验发现,采用环境友好型重金属捕捉剂虽然初期投入增加,但避免了危废污泥的产生,年综合成本有所下降。
 
现场工况对药剂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水温较低时,PAC 的絮凝效果会下降,需适当提高投加量或选用低温型产品;pH 值波动过大会导致药剂失效,建议在预处理阶段设置 pH 自动调节系统,将进水 pH 稳定在适宜范围。此外,水质的季节性变化也需动态调整药剂配方,雨季时原水 COD 浓度降低,可减少氧化剂投加量,避免过度处理造成浪费。
 
随着处理标准的不断升级,皮革废水处理药剂正朝着有效化、化方向发展。新型纳米复合絮凝剂的应用使污泥产量减少,生物酶制剂可针对性分解皮革废水中的胶原蛋白,降低生化系统负荷。未来,通过智能化药剂投加系统与水质在线监测的结合,有望实现药剂消耗的准确调控,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皮革和毛皮加工行业的效益。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more >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污水选型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1 苏州昊诺工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53904号-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