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常见问题

喷漆房水帘循环系统油漆AB剂漆渣颗粒聚并分离技术

时间:2025-08-11 16:33:59 来源: 浏览|:13次

喷漆房的水帘循环系统中,飘散的油漆雾滴随气流进入循环水后,会形成稳定分散的微小颗粒。这些颗粒若长期悬浮,不仅会附着在管道和设备表面造成堵塞,还会降低循环水的清洁度,影响喷漆作业的稳定性。油漆 AB 剂通过 A 剂与 B 剂的协同作用,实现漆渣颗粒的聚并与分离,为循环水的持续复用提供保障。
 
A 剂的介入是漆渣颗粒处理的步,其核心作用是破坏油漆颗粒的稳定性并消除黏性。当 A 剂投入循环水中,会迅速扩散并吸附在油漆颗粒表面。油漆颗粒外层通常包裹着一层由树脂和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保护膜,这层膜赋予颗粒亲水性,使其能稳定悬浮于水中。A 剂中的活性成分会渗透至保护膜内部,瓦解分子间的结合力,导致保护膜破裂。同时,A 剂能中和颗粒表面的电荷,削弱颗粒间的排斥力,让原本分散的颗粒失去稳定悬浮的能力。更重要的是,A 剂会与油漆中的成膜物质发生反应,使颗粒丧失黏性,避免其在聚并过程中相互粘连形成难以处理的胶状物质。
 
经过 A 剂处理后,油漆颗粒进入不稳定状态,此时 B 剂的加入将推动颗粒发生聚并。B 剂多为高分子絮凝剂,其分子链上带有大量能与油漆颗粒结合的活性基团。当 B 剂与处理后的油漆颗粒接触时,分子链会像桥梁一样连接多个细小颗粒,通过吸附、缠绕等作用将分散的颗粒拉拢在一起。初期,这种聚并形成的絮体较为松散,随着分子链的进一步伸展和颗粒间的持续碰撞,絮体逐渐变得紧密,体积也不断增大。在这个过程中,B 剂分子与 A 剂处理后的颗粒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学键,确保聚并后的絮体不易重新分散,为后续分离创造条件。
 
聚并后的漆渣颗粒需要通过分离环节从循环水中去除。含有大块絮体的循环水进入沉淀池后,在重力作用下,密度较大的漆渣絮体会逐渐沉降至池底。部分系统会采用斜板或斜管沉淀池,通过增加沉淀面积缩短颗粒沉降路径,加速分离过程。对于密度较小、难以自然沉降的絮体,可引入气浮工艺:向水中通入微小气泡,气泡会吸附在絮体表面,利用浮力将其带至水面,再由刮渣设备将浮渣清除。分离出的漆渣经脱水处理后形成固态废渣,可进行集中处置,避免二次污染。
 
AB 剂的作用效果与循环水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水体的酸碱度会影响 A 剂和 B 剂的活性,例如酸性过强可能导致 A 剂的破膜能力下降,碱性过强则可能使 B 剂的分子链发生断裂。此外,循环水中的杂质如油污、粉尘等,可能与 AB 剂发生竞争性吸附,降低药剂对油漆颗粒的作用效率。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根据水质变化调整 AB 剂的投加方式,确保其与油漆颗粒充分反应。
 
整个处理流程形成了一个闭环:AB 剂破坏油漆颗粒的稳定性并促使其聚并,聚并后的漆渣通过分离装置从水中去除,净化后的循环水重新回到水帘系统捕捉新的漆雾。这种协同作用不仅有效解决了漆渣堵塞设备的问题,还延长了循环水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废水排放,为喷漆房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more >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污水选型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1 苏州昊诺工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53904号-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