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污泥处理絮凝剂的原理应用与发展
时间:2025-07-04 16:56:18
来源:
浏览|:2次
在污水处理行业,污水和污泥中悬浮的胶体颗粒、微小杂质等难以自然沉降分离,影响处理效果和水资源回用。污水污泥处理絮凝剂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药剂,能够通过凝聚、絮凝等作用,使污染物快速沉淀或上浮,有效净化水质、降低污泥含水率,在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置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污水污泥处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三大类。无机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具有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时,能快速压缩胶体颗粒的双电层,促使颗粒相互碰撞凝聚;有机絮凝剂以聚丙烯酰胺(PAM)为代表,其分子链长且具有大量活性基团,能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将微小颗粒连接成大的絮体,在污泥脱水处理中效果显著;微生物絮凝剂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高分子物质,具有、可生物降解的优势,适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处理场景。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四个方面。污水和污泥中的胶体颗粒通常带有负电荷,相互排斥而保持稳定分散状态。无机絮凝剂水解产生的金属离子能压缩胶体颗粒的双电层,降低颗粒间的排斥力;有机絮凝剂则凭借其带正电的基团与胶体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发生吸附电中和,消除静电斥力;同时,絮凝剂分子长链上的活性基团可以吸附多个胶体颗粒,在颗粒之间形成桥梁,使颗粒聚集长大;当絮凝剂投加量较大时,生成的絮体沉淀物还能通过网捕卷扫作用,将周围的颗粒裹挟沉淀。
在实际应用中,絮凝剂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先要根据污水污泥的性质、处理规模和出水要求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种类和型号。例如,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时,可选用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复配使用;处理污泥脱水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效果更佳。其次,絮凝剂的投加量需要通过烧杯试验或现场小试确定,投加量不足,絮凝效果不佳;投加过量,则可能导致胶体颗粒重新稳定,增加处理成本。此外,投加顺序、混合强度和反应时间也会影响絮凝效果。一般先快速搅拌使絮凝剂迅速分散,再缓慢搅拌促进絮体生长,整个反应时间控制在 15 - 30 分钟为宜。
以某印染厂为例,其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染料、浆料等污染物,水质复杂。在采用聚合氯化铝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复配处理后,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色度明显降低,达到标准。在污泥处理环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应用使污泥含水率降低,减少了污泥体积,降低了后续污泥处置成本。
尽管絮凝剂在污水污泥处理中应用广泛,但仍面临一些问题。部分有机絮凝剂存在难降解、残留单体等缺点;微生物絮凝剂因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未来,研制经济有效、低成本的新型絮凝剂,探索不同类型絮凝剂的复配优化技术,以及加强絮凝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将成为推动污水污泥处理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